8/04/2012

投資物業 退休毋憂


投資物業 退休毋憂
明報 
8/04/2012


【明報專訊】政府統計處日前發表對香港人口增長的預測,該處估計,香港人口將由2011年底的約710多萬在30年後達到847萬,平均每年增長率為0.6%,而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例,將由2011年的13%升至2041年的30%,使到香港人口的年齡中位數,也將由2011年的41.7歲,升至2041年的49.9歲。


總括而言,香港和全球大多數發達國家相似,正朝人口老化的方向邁進。事實上,統計處也指出,未來人口老化的情况亦可根據總撫養比率(5歲以下和65歲及以上人口數目相對每千名15至64歲人口的比率)作分析,推算該比率會由2011年的333名持續升至2026年的511名及2041年的645名。


政府不能解決安老問題
人口老化,社會要負擔他們的退休生活也愈發沉重,而我們可依靠政府為我們解決退休問題嗎?


前大摩亞洲區董事總經理、現為Portwood Capital主席的卓百德,可說是較林奮強早一輩的樓神級分析員,他最近發表了一份名為「Long Term, Your Government Will Leave You In The Lurch」(可譯作﹕長線而言,政府會在你潦倒時離你而去)的研究報告,指在財政不可持續下,各國政府根本不能負擔人口老化下的退休安排,人們最好還是自求解決辦法。


物業可保值 回報驚人
卓百德指出,不少人未有認真考慮投資「磚頭」作退休的好處,並指長線而言,不單樓價升幅一般可追及通脹,而租金亦然,而將樓價升幅(卓百德稱為名義回報)加上租金收入(實質回報),其總回報極為驚人(香港住宅投資回報),而就算是日本,雖然20多年來樓價疲不能興,但如計入租金收入,則總回報也能「力保不失」。


卓百德形容物業為「一般人也可享受到槓桿好處的少數資產類型(Real estate is one of the few asset classes where ordinary folks can get the benefit of leverage)」,並以自己為例,他於1978年首次在英國倫敦透過九成按揭置業,其後雖然供樓利息急升,但過了25年之後,物業早已供完之餘,每年租金收入,較當初買樓時金額還高出了25%。


外圍大風大雨 量力而行
不過,卓百德也提醒,新興市場如香港,在他過去32年居住在香港的時期,樓市也曾出現了7次調整,個別周期樓價跌幅達60%至70%,但之後大都很快便能復元,只要捱過風浪,最終也可獲得理想回報。


其實,投資物業,能掌握到買賣高低點自然好,但最重要還是如長和主席李嘉誠日前在業績記者會所言,在高通脹必然來臨下,買樓自住沒問題,若投資則一定要量力而為。


李嘉誠又指出,雖然樓價較現時跌三成以上的機會很微,但就算如此,對長實也不會有大影響,筆者認為,如一般人計過數,可以如李嘉誠所言樓價跌三成也不會受到大影響,才去買樓投資,會是較妥當的行為。


長和負債超低 反映審慎態度
李嘉誠又說,公司在截至今年6月底,負債率只有6.1%,在長和如此大型的公司,做如此大的生意,負債率如此的低,可說極為保守,亦可側面反映其對全球經濟環境的看法相對審慎。


事實上,李在回應為何不增加派息時,也以現時「風大雨大」作回應,則大家在投資物業時,也宜相對保守。


今日供樓辛苦 退休生活無憂
李在業績記者會又表示,他現時的時間和精力,約三分之一花在手頭的工作之上,而三分之二則在着眼於未來的規劃。其實,投資物業亦一樣,最重要是看未來,而不是只看目前,今天儲首期和供樓可能很辛苦,但若看得遠一點,今天的努力,為的是他朝的成果。


正如紀惠集團行政總裁湯文亮所言,如一個人退休時有3層已供完的樓,一層自住,兩層收租,那退休以後,便可過上不用憂慮的生活,退休而毋憂。
撰文﹕陸振球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