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2011
新居屋計劃補價安排 有賺沒賠另類六合彩
林輝﹕ 留給下屆政府的計時炸彈
明報 – 2011年10月19日星期三
【明報專訊】千呼萬喚、吹風多月,特首終於在最後一份施政報告落實復建居屋,同場獻映的還有優化置安心計劃和協助由非政府機構主導的單身青年宿舍,似乎打算回應「青年買不起樓」的訴求。為何特首要在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才做?平心而論,曾特首在最後一份施政報告中無論做什麼或不做什麼,也會被理解為「我請客下屆付鈔」或「死不悔改」,所以最好還是從政策本身去評價:到底這能處理青年人「買不起、租不起」的問題嗎?
http://easss.com/computers
「買不起」和「租不起」
「買不起」和「租不起」,大概可以分為兩類人。居屋和置安心計劃所針對的,是應該買得起樓但卻無法在這個樓價水平中置業的家庭,即為月入約2萬元以上的家庭,雖然兩者建屋量不多,且要等到四五年後才建成,長遠而言確能稍助這些年輕家庭圓其置業夢。然而新居屋計劃的補價安排,有賺沒賠,頓成另類六合彩,實非善用公帑之法,亦將挑動其他沒資格「抽獎」者的不滿,極有可能成為下一屆政府的計時炸彈。
但對於「租不起」者,施政報告卻完全沒有處理,重災區則是35歲以下的低學歷低收入單身人士。十年前政府的公屋建屋量近3萬個單位,而如今只得一半即1.5萬個單位,建屋量大減的後果固然是供不應求,而政府則將此短缺說成是青年與長者之間的對立,將有需要的較年輕的低收入單身人士排拒於外。現時單身人士申請公屋,一般要到35歲以後才能成功上樓。在25至34歲這個年齡層中,沒有大專學歷者佔約一半,入息中位數亦只有約1.2萬元,低收入的單身一族既無法置業,又因為公屋的計分制而被排拒於外,只能在私人巿場中租屋捱貴租,亦使他們的生活質素以致向上流動可能更小。鄭汝樺局長叫年輕人申請公屋不如自我增值,不要標籤自己做公屋輪候者,何異於叫人「何不食肉糜」?
「租不起」者看不到任何希望
另一方面,政府亦常宣稱土地不足(但又不肯動用勾地表上的土地建居屋),因而大力推動各種巿區重建如惡名昭著的強拍條例,使巿區土地不斷出現士紳化(Gentrification),窮人被迫遷往更邊緣的地區、或搬到更小環境更差的單位如劏房甚至棺材房,使生活成本加重、質素下降。在特首的最後一份施政報告中,「買不起」者尚有一點改善希望,「租不起」者卻看不到任何希望,這是留給下一屆政府的另一個計時炸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