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私樓長者津貼周一起申請 獨居派4000元 雙人戶8000元
明報
7/07/2012
【明報專訊】關愛基金昨日公布,為租住私人樓宇的低收入長者提供一次性津貼,將於下周一起正式接受申請。入息及租金水平通過資格審核的65歲或以上長者,可獲發一筆過4000元津貼,以紓緩通脹及周期性租金上升對長者的壓力,預計最快可於8月中發出津貼。基金已預留5000萬推行有關項目,估計有9700戶約1.2萬名長者受惠。有社福機構指出,申請程序不算複雜,然而金額不高,只能勉強止血,期望扶貧會稍後推出長期措施幫助有需要長者。
關愛基金昨日公布「為租住私人樓宇長者提供津貼」的援助項目詳情,此津貼的受惠對象為年滿65歲或以上的獨居長者、2人長者戶及3人或以上長者戶,如入息及租金不超過指定限額,便可獲援助金額,分別為獨居戶4000元,2人長者戶8000元,而3人或以上長者戶則劃一為12,000元。
http://easss.com/insurance
不可領綜援有物業
資格方面,申請人必須為非綜援戶及名下沒有物業,入息限額為獨居8740元,2人戶13,410元;租金上限為獨居4370元,2人戶為6705元。
與子女同住者不合資格,除非特殊情况,一是與其同住人士均年滿60至64歲,二是其同住的65歲以下人士為精神上無行為能力或行動不便者。
關愛基金執行委員會主席羅致光表示,不會追查申請人每一項資產,因為資產審查的程序複雜、行政費用高,由於有一定申請資格,相信項目被濫用的風險低;委員會在半年後檢討,如成功不排除將此成恆常項目。
此項計劃於下周一起接受申請,為期半年,審批程序約需個半至2個月。當局強調長者毋須心急,計劃非先到先得,只要符合資格便可獲批,如最後所需金額超過5000萬,關愛基金會從其他項目調撥資源。
羅致光強調,措施並非租金津貼,目的是減輕低收入長者的負擔,不希望措施推出後,會令業主加租。
社福機構:勉強止血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主任何喜華表示,歡迎有關津貼,認為門檻合理、申請程序不算複雜,然金額不高,只能勉強止血,期望扶貧會稍後推出長期措施幫助有需要長者。香港長者協會主席麥漢楷批評,一次性措施治標不治本,建議政府儘早推出長遠扶助長者政策如全民退休保障計劃。
受惠長者寧要公屋加生果金
明報
7/07/2012
譚氏夫婦認為,發放津貼不論金額多寡也是好事,但一次性津貼的成效有限,若政府能增加生果金或推出長遠政策會更佳。
【明報專訊】關愛基金將會一次性津貼租住私人樓宇的基層長者,以紓緩通脹及租金上升所帶來的壓力。現年79歲的譚伯與75歲的太太居住於深水埗桂林街的唐樓,每月只靠2000元生果金維生,然1200元租金已佔去收入的一半有多,生活拮据。當譚伯夫婦知道自己符合資格領取8000元津貼時,不禁喜上眉梢,但又表示如果政府能增加生果金更好,因為一次性津貼的成效有限。
譚伯本來是一名製衣工人,但自工廠北移後,十多年前與太太退休,現靠積蓄及每月2000元生果金維生,並沒有領取綜援。夫婦二人住在唐樓內的板間房,面積大約70方呎,只能放一張碌架牀,需要跟另外6戶住客共用廁所及廚房。
「一次性津貼好快用完」
譚伯表示,夫婦二人平日節衣縮食,但基本生活開支已經令他們難以負擔,「每月租金1200元、水電費大約200元、煮食用的火水80元,買菜錢每日大約30多元,再加上自己有長期疾病,需要定期看醫生及服藥,相信連積蓄都好快會用完」。
當譚伯得知夫婦二人符合資格領取8000元津貼時,表現高興,但又謂寧願每月的生果金可以增多,「不論有多少津貼都是好事,但如果政府能增加生果金更好,因為一次性津貼好快就用完」。另外,譚伯亦希望早日能成功申請公屋,居住環境得到改善。
7/07/2012
居屋益了白表 害了綠表
居屋益了白表 害了綠表
明報
7/07/2012
【明報專訊】自由主義經濟學家海耶克曾提到,政府善意的干預,往往會造成意想不到的結果(Unintended Consequences),亦即好心亦常會做壞事。
新特首梁振英曾提及每年讓5000名白表客免補地價購買二手居屋,以在新興建居屋落成及出售前紓緩市民對房屋的需求,新上任的運輸及房屋局長張炳良重提會研究這個方案。不過這樣做的後果也可能出人意表。
根據中原的統計,6月份的二手居屋買賣合約登記(包括居屋自由市場及第二市場)錄得544宗,總值13.04億元,較5月的700宗及16.86億元,分別下跌22.3%及22.7%,自今年2月的370宗及8.09億元之後,創4個月新低,顯示5月期間樓市氣氛受歐債危機影響放緩,市民的上車意欲較為謹慎,導致二手居屋市道下調。
http://easss.com/jewelry
不過,有代理指出,張炳良的說法,已刺激了綠表客加快入市居二市場,因他們擔心將來一旦白表客也可以免補地價買二手居屋,會搶貴了原來只有綠表客才可以免補地價的優惠的二手居屋。如此,新措施雖然有利白表客買樓,卻苦了綠表客要高價入市,這是否也算是一種「預料之外的結果」?
白表免補地價 恐搶貴二手居屋
祥益地產總裁汪敦敬引述統計數字指出,2008年(第4期)、2009年及2010年的居屋白表申請分別有1.1萬宗、2.6萬宗及3.9萬宗,2009年和2010年白表申請人士的增長率分別是144%及52%,停售居屋後,相信累積的白表人士更多,公屋輪候冊人士由停售居屋前(2010年5月)的13.21萬宗增加至(2011年12月)的17.59萬宗,增長率達33%,如以2010年最後一期推出居屋的3.2萬個白表申請作最起碼基準,減去當時賣出居屋的總數3219個,即最少仍有2.8萬個白表人士仍然存在,將成為綠表客買二手居屋的對手。
額印阻業主放盤 樓價反乾升
其實,政府在2010年底推出的短炒額外印花稅,原來以為可藉此遏抑炒風,令樓價回落,但結果卻令到買了樓的業主,不敢隨便放售物業,以至二手盤况枯竭,反而出現樓價乾升,最終更破了97年高位,又是政府好心做壞事的另一「預料之外的結果」。
容許單身申請公屋 製造新問題
還有一個例子:政府放寬了單身人士申請公屋的限制,結果呢,根據房屋署日前發表的報告,公屋申請宗數再破歷年新高,截至今年3月底,輪候冊累積申請按季急升超過1萬宗,直逼19萬宗大關,當中30歲以下單身青年申請,竟佔整體申請近四分之一!
本來呢,政府本應已做到申請公屋可以3年內上樓,但突然多了大批年輕單身人士「打尖」,結果整體輪候期又要延長,政府製造了問題,解決的「辦法」自然是再大增公屋單位,以滿足「新需求」!
禁提建築面積 市民無所適從
立法會剛通過規管一手樓銷售條例草案,條例將在一年內生效,往後,發展商出售一手樓時,只能以實用面積計算售價,估計稍後代理在促成二手樓交易時,最終也會立法跟隨。
本來,賣樓加強資訊透明度和統一計算面積,這可免消費者受到誤導,絕對是有益和有建設性。不過,法例規定必須披露實用面積時,限制不可提供建築面積,卻有值得商榷之處,因為香港是自由市場,且市民採用建築面積已久,強行要他們不能接收建築面積計價的資訊,反可能令消費者無所適從。
買家需要全面信息
筆者最近在兩家分別在香港和內地的超市,看到兩個有趣現象,或許對香港規定賣樓只准提供實用面積這件事有一定的啟發。香港那家超市在售賣榴槤的攤位,標明若買整個榴槤,每磅售價為12.9元,但若要起肉,則每磅為50元。我們知道,榴槤的殼的重量可能已佔整個榴槤的七成或更多,而未起肉前,誰也不知道淨肉佔多少。起肉以後,
消費者好像資訊多了,但售價卻較未起肉前高得多,那真是着數了?我們是否要如賣樓規定一樣,立法只准超市賣已起肉的榴槤,不准賣完整的榴槤?
另外,在內地的一家超市,內設一賣書的攤檔。這個書攤有趣的地方是其標價為每斤9.9元人民幣!大家以為,這種如收買佬斷斤秤的賣書方式,其計價單位絕無「發水」,事實又是否如此?大家都知道,一本書的價值,不單單只在其重量、厚度或字數,而是在乎其所能提供的知識或寫作的文采、技巧等。買樓也一樣,知道實用面積很重要,但不計算在實用面積之內如其他公用面積,設施配套,以及位置和用料等,都同樣重要。
撰文﹕陸振球
7/06/2012
丁屋問題不容再拖
丁屋問題不容再拖
2012年07月05日
壹角度 Next Mag
林本利
根據政府提交立法會的資料,現時新界可用作興建丁屋的土地總共約 4,960公頃,當中仍可用作興建丁屋的土地約為 1,620公頃。換言之,過去 40年用了 3,000多公頃土地,興建 36,000多座丁屋,每年平均興建 900座丁屋。
餘下 1,620公頃的土地,因地形、地理環境、個別地段的大小及分布等因素,未必全部適合用作興建丁屋。但即使全數用作興建丁屋,亦無法滿足超過 20萬個潛在丁屋申請。
http://diguk.com/golf
過去政府一直以「拉布」戰術,去處理興建丁屋的申請。現時有近 7,000宗的申請正在處理中,尚待處理的申請則有 3,000多宗,合共超過 10,000宗申請。過去五年,城規會每年只能批出土地興建大約 110座丁屋。若以此速度去審批丁屋,不要說到 2047年,就是 100年後亦無法完成所有審批。有原居民等了 10年以上,仍未獲批興建丁屋。
新界可用作興建丁屋的土地有限,但合資格申請興建丁屋的原居民(男丁)只會有增無減,在「土地有限,丁權無限」的情況下,特區政府實應盡快處理和解決丁屋的存廢問題,不應以行政手段拖延審批。政府拖延審批,對那些擁有土地及有真正住屋需要的原居民亦欠公平。
首先,政府要透過法律程序,去清楚界定《基本法》第 40條所指的新界原居民的合法傳統權益是包括什麼?若要保護,又保護到什麼時候和什麼程度?這些合法傳統權益是否包括興建丁屋?有意見認為興建丁屋既非新界傳統,亦因違反《性別歧視條例》,故此不受《基本法》第 40條保障。
政府可以趁着鄉議局及原居民有意和政府打官司,釐清在「紅契」上興建多於三層村屋的法律問題時,一併處理丁權問題。 2000年亦試過有非原居民就選舉事宜向政府提出司法覆核,有人從法官的判詞中認為「申請興建丁屋權利」是受到《基本法》所保障,屬憲法權利。透過處理新界僭建物的法律程序,可望進一步清楚界定新界原居民的合法傳統權益。
即使法律上最終(希望不用釋法)確認原居民有權申請興建丁屋,但現實情況是新界原居民所屬的認可鄉村範圍內的土地,以至附近 300呎範圍的土地,根本沒有足夠土地讓他們申請興建丁屋。因此,擁有丁權的原居民始終要面對現實,與政府進行磋商,檢討丁屋政策,期望能夠最終達成一個雙方滿意的方案,既能滿足原居民合理的住屋需求,又能符合新界土地規劃和政府房屋政策。
過去曾經拋出的方案,包括(一)容許丁屋向高向橫發展,變成「丁廈」;(二)將丁權變成申請入住公屋或居屋權利;(三)原居民收取政府補償後放棄丁權;(四)縮減丁屋的面積等方案。
過去幾年,丁屋售價大幅上升,屢創新高,主要原因是公營和私營房屋供應不足,刺激丁屋的需求。現時一座三層丁屋(面積共 2,100呎)市價約 600至 800萬元,扣除大約 160萬元建築費和 90萬元的補地價金額,原居民興建丁屋仍然有利可圖。
過去 40年,每年平均興建 900座丁屋,即合共 2,700個 700呎單位。過去興建的 36,000多座丁屋,其中有約三分一已分契出售,對紓緩住宅供應不足有一定作用。
1997年高等法院上訴庭確立原居民有權補地價後,將丁屋出售給非原居民。因此,政府必須面對現實,不能再拖延,應盡快檢討丁屋政策,把丁屋納入全港房屋政策之內。以合法、合情和合理的方法去徹底解決丁屋這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
7/02/2012
習近平胞姊齊橋橋及丈夫鄧家貴身家逾29億港元 投資地產稀土 港7物業值4億
彭博社:習近平姊身家29億 投資地產稀土 港7物業值4億
明報 – 2012年7月1日星期日
【明報專訊】美國彭博通訊社前日發表長篇報道,指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胞姊齊橋橋及丈夫鄧家貴坐擁3.76億美元(逾29億港元)資產,其投資遍佈稀土、地產和手機通訊等行業。他們在本港也擁有至少7處物業,價值超過5500萬美元(4.27億港元)。但上述資產並無在習近平及其妻子彭麗媛、女兒習明澤名下。
彭博社報道,一份在今年6月8日的公開文件顯示,習近平61歲的姊夫鄧家貴在江西稀有稀土金屬鎢業集團持有18%股份,其市值達3.1億美元(24億港元)。此外,齊橋橋夫婦在深圳遠為投資公司的投資達2880萬美元,並在同集團的其他公司擁有848萬美元資產。他們的女兒張燕南在2009年投資北京合康億盛變頻科技公司,此後股價翻了40倍,現在她在該公司的投資市值2000萬美元。
http://diguk.com/mobile
買淺水灣別墅寶馬山花園
齊橋橋一家在香港也有至少7處物業,包括在港島的寶馬山花園和御花園,以及在淺水灣麗景道的別墅,總值超過5500萬美元(約4.29億)。
當彭博通訊社記者致電向鄧家貴查詢時,他表示自己已經退休,被問及其妻子、女兒和遍佈全國的家族生意時,他就說不方便透露。
另外,報道又指習近平另一姊姊齊安安的丈夫吳龍,則是電信公司新郵通董事長。該公司被指與通訊國企巨擘中國移動有數億元合約。
姚監復:算到習近平名下「不公平」
彭博社指,這些資產與習近平及其太太彭麗媛、女兒習明澤沒有關係,也未有習近平插手讓家人獲得好處,或任何不法行為的迹象。較早前出版了《陳希同親述》一書的退休官員姚監復表示,齊橋橋等人是獨立商人,把他們的利益算到習近平名下是「不公平的」。
齊橋橋、齊安安都隨習母齊心姓。彭博的報道指出,她們的姓是在中學時才改的,這樣同學就不知道她們與習家的關係。但報道指,她們有時仍用習姓出現。
未瞞從商身分 京城發展豪宅
齊橋橋以往並無隱瞞其從商身分。她在幾年前接受清華網站的採訪時指,父親習仲勳2002年逝世後,家中「皇糧」已斷,她不願順從母親要她恢復公職的提議,堅決從商,並於2004年起修讀清華大學EMBA課程,2006年畢業。當年她和丈夫鄧家貴接受《成功營銷》雜誌訪問,以發展商身分推介京城豪宅樓盤「觀緣」。搜房網資料顯示,「觀緣」目前平均每平方米樓價已超過5萬元人民幣。
Subscribe to:
Posts (Atom)